3月2日,南农新闻网隆重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大会主旨报告深刻剖析南农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的南农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结合学校当前发展状况,从“有一流的人,干一流的事,开一流的路”三个方面阐述了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大会总结紧紧围绕“人才强校、改革兴校、文化荣校”三大方向,分析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必须坚定不移走好改革兴校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厚植文化荣校情怀。
大会引发全校教职工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场振奋士气、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盛会,大会明晰了学校当前发展定位,凝聚起面向未来的奋进力量,坚定了全校上下戮力同心、奋勇争先、共向一流的信心与干劲,将大家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上来。
南农大全体教师大会召开,主题报告回顾南农光辉历史,擘画未来蓝图,吹响今秋120周年校庆的号角,鼓舞人心。南农情怀的精髓是“诚朴勤仁”校训精神,它形塑了南农人的气质和风华。
我虽然已是八八高龄,但是我在三个半小时的会议中,认真倾听了陈利根书记和陈发棣校长的报告,特别是当陈书记讲到,为了南农的未来,他愿意倾听每一位教职工的意见时,我热烈鼓掌了。此次会议还表彰了许多先进单位和个人,其中有新当选的院士沈其荣教授,这位在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肥研究方面获得杰出成就的学者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我校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机平台数量,重大项目承担能力、重大成果转化等方面,与我校所处的地位尚不匹配。
重点抓好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新建工作、作物表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涯州湾国家实验室华东基地筹建工作,提高学校重大平台数量和质量。
积极拓展各类科技资源,精心组织,提升国家级、省部级、区域及国际合作等各类项目承担能力。
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深度挖掘校内重大成果应用潜能,培育高价值专利,实现重大成果转化取得突破。
在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迎接学校双甲子校庆的重要时刻,本次全体教师大会召开的恰逢其时,让人内心震撼,备受鼓舞。
南农培养了很多伟大先贤,人才辈出,许多优秀的校友都在政治、科研、经济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就,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南农辉煌的历史,证明我们拥有优良的基因,现在的南农人应该有更大的作为。而今新增列院士、“CNS”大满贯等学校高质量发展成果更是振奋人心、非常提气。
陈书记和陈校长在大会上介绍了学校新校区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等信息,更加真切地展现了学校“奋进一流、共创未来”的信念与决心。作为一名“双肩挑”干部,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本次大会精神,从国家发展的大势和学校的发展大局考虑,切实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为学校争创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三月伊始,惊蛰时节,全校教师大会让今年这个节气有了强校、兴校、荣校的南农色彩。一开学听说要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后来档案查出来我们上一次参加这样的大会是1998年3月,时隔24年之后,又一个虎年,今年是双甲校庆年,也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去年院士有了突破,学校正处发展机遇期也是爬坡期,期待着全体教职工大会带来新的气象。聚精会神地听了三个多小时,感觉这次大会对我们每一位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目标上,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听完大会报告,心潮澎湃,深感学校未来可期。
联系到我们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学校将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农博馆融合已快两年,图书馆(文化遗产部)要成为学校文献保藏、知识服务、文化育人中心,服务于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大局,立足本职岗位,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激发部门党员干部主动担当自觉,汇聚合力,共向未来,把服务师生作为生命线,在参与校庆、新校区场馆建设等重点工作中,找准党建与业务结合点,在强党建、促发展中,为学校农业特色一流大学建设做贡献!
身在宽敞明亮的体育馆,融入南农全体教师的盛会,看到1998年的老礼堂,回想起了九十年代的南农,为20多年来学校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将砥砺前行,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报告从南农一代代人躬耕不辍、矢志一流的鲜活事例中激发我们接续奋斗,传承创新;报告对南农“诚朴勤仁”校训的诠释解读中,提出了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血脉传承,这些都增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信心,提振了士气。
学校正朝着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目标奋力推进,关键核心指标有的成绩喜人,有的亟待提高。学校江北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日新月异,教师公寓建设虽然困难重重,但学校始终将其放在突出位置,仍将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学校改革发展的决心从未改变,学校治理体系改革、评价导向改革、教师绩效改革、管理服务绩效改革等将继续深入推进,全面铺开。
陈书记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尽管我已经在南农学习工作了30年多,但仍然对那许多铸就南农百廿辉煌的前辈们充满敬意。我在学院具体分管学生党团建设、教育管理、安全和宣传等工作。学生是学院和专业存在的唯一标志,我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为他们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氛围,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陈书记报告中提到一流的人,干一流的事,开一流的路,我理解不仅是指教学科研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同时也包括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培养质量。
从生源角度看,草业科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生源质量一直不高,特别是国家实施高考招生改革和研究生招生改革后,面临的生源问题就更加严峻,如何提升生源质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学生培养质量要达到一流,不仅要有一流的生源,也需要有一流的教学与管理服务。从质量管理的思想看,只有生源、培养过程各环节、考核检查标准都是一流的,才能保证培养质量是一流的。因此,我们需要以“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南农品格”为标准,对照一流专业建设评估的各项指标,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各环节工作,不断提升培养过程的质量,将草业科学专业建设成为真正的一流专业。
听完报告后,深切感受到学校发展历史上的辉煌、学校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深切感受到要以学校的历史先贤为榜样,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发挥自己百分百的能力,努力拼搏,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报告中最提气的是第三部分,从与国内顶尖农林高校的对比数据出发,详细分析了学校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借学校的历史辉煌成绩,向大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期许和要求,同时也提振了广大教师们努力奋斗的士气,坚定了大家努力科研、为学校发展贡献全力的信心。同时还从与中农、华农的数据对比出发,对学校目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与上述这些高校的差距、凝练出了学校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引。
过去的历史很辉煌,现在的局面有挑战,未来的发展仍可期。
报告中最提气的部分一是江北新校区的建设进度喜人,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三亚研究院的建设为今后开展高端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持。
从大会接收到有关学校发展的关键信息:一是我校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喜人,学校对于高端人才非常渴求;二是学院应进一步优化分配机制,完善人才价值的实现机制;三是教师应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南农的宣传员;四是做大做强学校优势专业,坚定支持交叉学科,优化学科的生态体系,做一流的创新成果。
陈书记和陈校长的讲话让我对我校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有了更深刻地认知,也为我校历经几代人辛勤耕耘与奋力拼搏形成的“诚朴勤仁”精神所感染,身为南农人,我倍觉自豪和鼓舞。
学校制定的“1335”发展战略描绘了我校“奋进一流,共向未来”的美好愿景,为我们的新征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增强了我们作为南农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校领导心系全体师生,为广大教职员工办实事、谋福祉的坚强决心和强大举措,令我们倍感温暖,给了我们南农人充足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全体教师大会,不仅见证了沈其荣院士等一批南农优秀教师的风采,更从陈利根书记的讲话中感受到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被邹秉文、金善宝等诸多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百余年来,南农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有了今天学校事业发展所取得的令人鼓舞的成绩,也正是这种“诚朴勤仁”的南农精神,促使我毅然决然回到了母校工作,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能力,为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添砖加瓦,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这双甲校庆之际,希望我们所有南农人牢记“1335”发展战略,奋进一流,共向未来。衷心祝愿母校早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与南农品格的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报告中最提气的是“新校区、新南农”的建设情况。“一定要把教师公寓建成、建好,给老师们一个美好家园”,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顶天立地的大科学家、淡泊名利的大先生、立德树人的好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标杆;诠释“要有一流的人,要干一流的事,要开一流的路”,为我们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
大会报告带领我们深刻领会学校“1335”发展战略,领悟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和恒心;作为涉农高校,我们在定点帮扶、先行县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等方面责无旁贷、使命在肩!
大会最大的感受是骄傲、自豪和振奋。为南农发展的光辉历程感到骄傲,为自己是南农教职工的一份子感到自豪,为学校发展的步履坚定和光明未来感到振奋。最提气的还是在学校百廿载校庆的背景下江北新校区的建设。新校区的建成必定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治理水平、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迸发出强大的助推力量。
学校未来的发展主要围绕“改革创新”这个关键词。书记和校长报告中分析了学校迈向一流的差距和努力方向,未来需要在学科平台布局、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文化与情怀的塑造等方面改革创新,从而全面迈向世界一流。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流的教职员工也都应该是在服务自己学校发展中成长起来。作为在白马基地工作的基层行政人员,也要对标一流,时刻想着我能为学校做些什么?工作还能做哪些改进?还能为师生做哪些更好的服务?岗位可以平凡,但人可以不平凡。作为南农培养出来的学生,我郑重承诺,只要学校有需要,我愿意到任何艰苦的岗位上,只为报答南农对我的培育之恩,只为自己能够成为南农人的这份幸运与骄傲。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坚信,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当代南农人一定会在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南农先辈们为学校发展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非常感动。我辈应传承“大先生”、“大老师”精神,在今后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牢固树立师生首位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做好浦口校区教务管理工作,竭诚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贡献自身力量。
报告体现了为民办学、以人为本的宗旨,接地气,暖人心。
报告从学校定位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度,回顾学校发展历史,分析我校当前情况,学校当前将“1335”发展战略作为建设举措,从“有一流的人,干一流的事,开一流的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统一全校思想、团结内外力量,奋进一流,共向未来,向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阔步前行。报告中提到要把学校蛋糕做大,提高教职员工绩效,确保民生福利,很是振奋人心。
组稿丨许天颖 赵烨烨 谷雨 郭嘉宁 编辑 | 郭嘉宁 校对 | 葛焱 审校 | 许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