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三农的“家底”厚起来

——记南农“田头教授”钱春桃

2017-06-22 来源:新闻网 作者:陈洁 许天颖 图片:

从南农新闻网到常熟市董浜镇,开车一般要两个多小时。因此,钱春桃常常是一大早从南农出发,清晨的沪蓉高速车少,开起来十分顺畅,这样他八点就可以到董浜,上午就可以走访四五家种植户了。


从2011年初到常熟市董浜镇挂职以来,钱春桃将服务苏南农村坚持了七年,现在的他已经是董浜农民最熟悉的南农教授,也是南农新闻网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南农的同事笑称他是“田头教授”,董浜的农民则把钱老师当成是镇上的“致富百科全书”。



第一要务是帮助农民增收


董浜是苏南典型的蔬果特色小镇,适宜种植的蔬果农产品品种丰富,但和经济作物相比,“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满身泥”,一年到头的辛苦耕作,农户获得的回报并不高。如果遇到病虫害或自然灾害,对种植户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站在董浜的田头上,钱春桃意识到自己的第一要务是帮助农民增收!


陆市黄金小玉米是“董浜十二品”之一,由于其口感香甜软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黄金小玉米的销路虽好,但玉米种植户却对玉米苗期猝倒病束手无策。2017年春天,董浜上百亩黄金小玉米分批定植下去以后,钱春桃就把定期走访玉米种植户列上了自己满当当的日程里。他根据黄金小玉米的种植规律和董浜农民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出黄金小玉米生产技术规程,重点向种植户解析了防治猝倒病的关键技术。在小玉米生长的每个关键节点,都能在玉米地里看到钱春桃专注的身影。种植户陆增兴喜滋滋地说:“看到钱老师来,就吃下了定心丸,有钱老师在,今年我家收成一定不错。”


永联村的几户农户合资经营樱桃小番茄无土栽培,颇受市场欢迎。然而,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合资户的收益增长第二年就明显放缓。2016年,来到永联村举办技术讲座的钱春桃及时给番茄种植户开出了错开樱桃番茄上市高峰期的增收良方,并指导他们达到春提早-安全越冬,秋延后-高效栽培的技术要求。为了让农户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种植技术,钱春桃不仅细心地将樱桃小番茄无土栽培生长的关键技术点一条一条写下来、讲清楚,还手把手教农户怎么进行电商销售,拓展番茄市场,合资经营户的小番茄当年就扭转了滞销局面。


不仅是“救火员”  还是“诸葛亮”


对田头上的钱春桃来说,帮助董浜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疑难杂症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也向钱老师求助提高经济效益之路。


张家港常青生态园有设施黄瓜1000余亩。2014年8月,本该是黄瓜收获的旺季,生态园大棚里,一周前还绿油油的叶子渐渐泛黄枯卷,黄瓜产量下降,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等普遍发生,坐果率低,病害加重,大有绝收之势,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万元,站在大棚里,总经理蒋学焦心急如焚。


钱春桃闻讯,连忙带领科技人员赶到生态园,进行黄瓜现场问诊、取样。农业生产的损失绝对不能扩大!钱春桃连夜根据土样测定分析报告,判定这是一次典型的黄瓜连作障碍:由于偏施复合肥,不施有机肥等,导致土壤养分严重失衡(该园K超标、N、P和有机质严重不足,整体EC值超过2ms/cm)。第二天,科技人员就指导生态园推进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物理防治。生态园止损了,蒋学焦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慕名而来的还有江苏绿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绿博公司主要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菌群把餐厨垃圾进行乳酸发酵和氨基酸的二次发酵,将蔬菜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转换成吸收率高的微生物液体肥料。背靠南农大深厚的技术支撑,钱春桃在考察有机肥的生产流程后,立即向企业提出将有机废弃物粉碎化,使其与功能菌更大面积接触,缩短发酵时间等有效建议,并指出设备爆氧与否、功能菌最优配比、环境温度等都是制约生产有机肥的关键因素。


探索自我造血,长效服务“三农”之路


“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农民致富也不是一人一事能解决的。一直以来,钱春桃坚持着一个信念:让“三农”家底厚起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持续的积累。


从挂职董浜,到进行技术服务,从农大讲堂到南农新闻网常熟新农村研究院的田头实训,奔波的路上,钱春桃有一份隐隐的担心:纯粹公益性的技术服务难以长久,难以复制推广,也缺少企业行为的活力。政府已经在进行诸如科技服务超市、益农信用社等长效机制的探索,农大人可以做什么?在这样的追问中,一个要进行自我造血和自我突破,进行可复制的企业化转型的想法在钱春桃脑海中渐渐成型。


近年来,钱春桃所在的常熟新农村研究院针对合作企业进行科研人员定制培养和专门孵化输送,已经向常熟市的相关企业成功输送了7名技术人员,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研究院在钱春桃的带领下,出台一系列学生管理办法,创新了“三步走模式”、“小专家计划”、“352规定”等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在新农办的积极争取下,学校给基地分配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名额,结合基地、农技推广工作进行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常熟新农村研究院获得2个名额,结合董浜的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学习与科研工作。


钱春桃告诉记者,向企业化转型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前面的路还有很多未知和可能,“确定的只有‘坚持’两个字!”近几年,学校新农办先后将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等部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项目落地常熟新农村发展院,促进其企业化转型与长效发展。


董浜的奔波对钱老师在学校的工作和职称评审等切身利益不无影响,但是钱春桃却认为,在田头的坚持,是对“农大人”这个身份最好的交待,是对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最实的服务。


感谢常熟新农村研究院李瑞霞对本文的贡献!

审核:

校对:

编辑:王梦璐

阅读次数:1067

(0)
Baidu
map